返回

李世民假死?那朕就威服四海了!

首页

第394章 连屠二十三城

发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息。

这般惨烈的景象,任谁见了都会从心底涌起深深的恐惧。

哪怕是见惯生死的老将们,目睹此景,也不禁额头冒出冷汗,面露惊愕之色。

他们纵横沙场多年,历经无数大小战役,却从未见识过如此大规模、如此惨烈的死亡场面。

自从大军跨过鸭绿江,一路势如破竹地杀将过来,粗略估算,少说也屠戮了近百万人。

那些随军的史官们,一路见证着这惨绝人寰的场景,不知多少次被吓得呕吐不止。

他们手中的笔在颤抖,心中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悲叹。

众人心中都清楚,这无疑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!

眼见局势愈发失控,不少臣子纷纷出面劝谏李承乾,恳请他停止这般杀戮。

他们言辞恳切地说道,如此行事有伤天和,会给大唐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,不仅会让大唐在周边国家和百姓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,更可能会引发天道的责罚。

李承乾固执己见,对这些劝谏充耳不闻。

众人无奈之下,只得转而去劝说李世民,希望这位大唐的太上皇能够出面制止这场暴行。

李世民本就心怀天下苍生,他也觉得这般肆意屠杀实在不可取。

治国之道应以仁义为本,应当推行仁道,用宽容去感化这些高句丽的百姓,而不是用暴力去镇压。

因为这样过度的屠杀,只会让高句丽的百姓反抗情绪愈发高涨,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,日后必将生根发芽,长此以往,恐怕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变故,甚至可能会危及对高句丽的长治久安。

当李世民亲自前来劝说李承乾时,李承乾面沉似水,冷冷地抛出一句:“我大唐将士的命,难道就不是命了吗?”

“他们为了大唐,背井离乡,远离亲人,在这战场上浴血奋战,抛头颅、洒热血。如今,他们一个个战死沙场,若不能为他们报仇雪恨,如何对得起这些忠勇之士?”

“如何向他们的家人交代?”

这一句话,将李世民的劝说硬生生地挡了回去。

起初,李承乾心中确实有着自己的盘算。大唐历经人口损耗严重,百废待兴,急需大量的劳力来恢复生产。

他原本想着,将这些高句丽的百姓掳掠回大唐,充作劳力,为大唐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
毕竟,高句丽的人口对于大唐来说,是一笔重要的资源。

但随着战争的持续推进,当他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冲锋陷阵的唐军将士在眼前倒下,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,那曾经的盘算渐渐被复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