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25章 秋雨秋风言论急(二)
而朱载坖现在将这些巡盐御史召回,显然是为了了解现在盐政的实际情况,这些巡盐御史毕竟是当地盐政的最高官员,对于这些事情肯定是有所了解的,朱载坖将这些人叫回来,不管是直接下诏狱还是交给都察院审讯,总归是能够得到一些线索的。
而动支国帑,收购余盐,针对性更是很强,为什么朝野之前对于盐商一直采取姑息的态度,除了因为这些盐商能够帮助朝廷解决财政危机,同时在朝廷当中拥有大量的拥趸之外,最重要的原因是盐商掌握了朝廷的食盐运输和销售渠道,一旦朝廷真的大规模的打击这些盐商,就要思量可能对百姓所造成的影响,毕竟这些大盐商,可不是只在一府之地做买卖。
他们的生意,可能遍布一省甚至数省,一旦朝廷对他们动手,就可能导致地方的食盐短缺,盐价上涨,不仅仅是百姓受害,更加重要的是一旦有心人再加以挑拨的话,那就极易产生民变,对于大明来说,镇压民变所造成的损失,可以远远超过整理盐政的所得,而且民变对于朝廷来说是危及统治的大事,孰轻孰重,自然要有所区别,所以历代先帝在这个问题上就相对谨慎,能姑息就姑息,因为在他们看来,盐政废弛,只不过导致朝廷的用度不足,朝廷可以想别的办法。
但是一旦因此引发民变的话,造成的麻烦远远比盐政所麻烦的多,所以大部分的皇帝都选择苟且,而且这些盐商一般都还是很乖觉的,只要皇帝敲打他们,他们多多少少还是会吐出一些银子来的,所以很多时候就选择因循苟且。但是朱载坖显然不是这么想的,既然要整顿盐政,朱载坖的看法的就是尽可能的将之前盐政的种种弊端予以清除。
而且朱载坖做事,一向未虑胜先虑败,既然要整理盐政,对于这些盐商可能的反抗,朱载坖肯定是要予以准备的,这也就是朱载坖为什么要先整顿朝廷的邮驿系统的原因,朝廷只有掌握了一支可靠的运输力量,才能够保证不被这些奸商所拿捏,朱载坖以准备征讨北虏,筹备军资为名,直接动支银钱,收购这些灶户们手中的余盐,目的就是防止这些盐商以百姓生计作为要挟朝廷的手段,朱载坖绝不接受要挟。
朱载坖在这两道上谕之后,更是严旨催促练兵军务处、兵部、户部、邮政总署等相关衙门,要求他们务必迅速行动,保证所需要的食盐按时按量运抵朝廷所指定的地点,违令失期者,以军法送卫尉寺严惩。同时为了保证这笔银子能够到灶户的手中,朱载坖命令都察院向两淮、两广、两浙等地派出御史,还有六科给事中等出巡地方,监督地方官员收购灶户余盐,同时此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