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冀州叛军
导之才,又为人谦和,如果日后能在兵书战阵中有成就,也定是一个将才。
他来到姚静营中,由一个小兵做起,考核常常为优等,一步步从伍长升上了队率,现在被姚静看在眼里,就升了屯长。
姚大山姚银鼠和张豹都是姚静从姚家村发展起来的,是姚静的老部下,严奎安是姚静成为成县县尉后招过来的。
作为曾经跟着姚静的队长姚全、姚寿、姚万铜三人,姚静还是让他们作为队率,主要是他们还不足以优秀到让姚静放弃其他人,还是那句话,军队也需要平衡,哪怕他们都非常忠于姚静。
全是同姓之人,短时间不会出事,但是以后摊子越来越大,许多尖锐的问题就有了。
……
日子匆忙过去,到了九月,气候凉了下来,不过钦州还是不见雨落,可以说,这一年,钦州无数田地都是颗粒无收。
京城终于发下邸报,三公选了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为帝,新帝是文帝之孙平阳王第二子桓升,据说这桓升自小聪慧,可以为帝造福天下。
新帝登基后,年号延续先帝的正平年号。
姚静这地方收到邸报时,其实这位年轻的帝王已经登基了快两个月。
不过,大齐有了新帝,可是局势反而比之前更糟糕了。
南方出现了洪涝,北方旱灾,幽州辽州也在发了急报,匈奴南侵,幽州其他胡蛮部也发生的叛乱,两州之地兵灾绵绵。
尤其是辽州,因为也是干旱之地,不仅仅匈奴南侵,当地百姓也爆发了起义,辽州在八月底就打入了长城,在辽州各郡肆虐。
京城调了车骑将军上官木调兵十万增援辽幽两州,并从京城调粮十万石前往钦襄延三州。
南边的洪涝,除了迅速处置一批官员,也发下一道道抚民圣旨。
在局势极其慌乱的情况下,渤海王桓业竟然造反了,他在借拜别新帝回封地之时,杀了新帝,而且还挟持了三公,迅速登基。
偏偏登基不过半月,这位渤海王又被三公迅速扑杀,这时候,京城再次地动,坍塌了象征龙脉的太庙,闹得人心惶惶,加上车骑将军上官木与匈奴在辽州安定郡城对峙大败,大齐气数已尽的传言比之前更快地流入大齐十二州。
冀州刘赦也趁此打出天谴齐室,汉室当兴的口号,发兵十万改朝换代,一步步向中州挺进。
冀州和中州相邻,三公急急忙忙立了桓升十三岁的弟弟桓玄为帝,以天子名义痛斥冀州刘赦为匪,太尉亲摔十万大军去冀州征讨刘赦。同时,辽州上官木也被撤了职,大将军何挺又带了五万兵马与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