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1章 一日杀三子
秋意浸透大明宫时,长生殿的暖阁里仍燃着南海进贡的龙涎香。
杨玉环新制的云锦帐子上,金线绣的比翼鸟在烛火下浮动,李隆基正亲手为她调试琵琶的丝弦,指尖划过之处,弹出细碎的暖响。
“玉环你听,这弦音是不是更润了?”
他眉眼间堆着笑,全然不见早朝时的威仪。
案上摊着几卷新谱的曲子,《凌波曲》的墨迹还未干透,而紫宸殿的奏报已在殿外堆了半尺高——陇右道的军粮遭吐蕃劫掠,河北道的蝗灾已蔓延到河南,这些急报都被李林甫按了下来,只说“诸事平稳,不扰陛下雅兴”。
此时的政事堂,李林甫正对着一幅《长安舆图》冷笑。
图上用朱笔圈出的东宫、鄂王府、光王府,像三颗扎眼的钉子。
他指尖敲在东宫的位置,对心腹御史周子谅道:“太子近日与鄂、光二王过从甚密,昨夜还在府中设坛,说是‘为陛下祈福’,可坛上供的祝文,却抄了《左传》里‘郑伯克段于鄢’的句子。”
周子谅心领神会,躬身道:“下官这就去拟折,参奏三位王爷结党营私,意图不轨。”
“慢着。”李林甫端起茶盏,茶沫在水面聚散,“光有祝文不够。”
“去,找几个东宫的旧人,让他们‘忆起’去年中秋,太子曾在曲江池畔说过‘陛下春秋已高,当早定社稷’。”
他呷了口茶,喉间发出低沉的笑,“要让陛下相信,这不是捕风捉影,是刀架在脖子上的隐患。”
三日后,这份“证词”连同祝文抄本,被高力士呈到了李隆基案前。
彼时李隆基刚看完杨玉环跳的《胡旋舞》,额角还带着薄汗,接过奏折时,手指被纸页的毛刺硌了一下。
“太子……说过这话?”他的声音很轻,却让暖阁里的香气都凝住了。
高力士垂首道:“还有宫人报,鄂王李瑶前日在府中宴客,席间有人吟诵‘周公恐惧流言日’,当时鄂王竟抚掌大笑。”
李隆基捏着奏折的指节泛白。
他想起二十年前,自己正是靠着“清君侧”的名义发动唐隆政变,将韦后一党斩尽杀绝。
如今这三个儿子,一个是储君,两个手握京畿兵权,若真要效仿当年的自己……他猛地将奏折摔在案上,琵琶的丝弦被震得嗡鸣作响。
“传太子、鄂王、光王,即刻到武德殿见朕。”
武德殿的地砖是贞观年间铺就的青石,被历代帝王的靴底磨得发亮,此刻却映着三位王爷惶惑的脸。
太子李瑛穿着常服,腰间玉带歪斜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