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9章 艰难的选择
忍不住佩服星海集团的高速。
没想到来一趟日本,然后在不到一周时间就达成了基本的融资共识。
当然,这也和星海通信退让更多有关。
技术上的事,可不是一点点钱财就能弥补的。
如果星海集团愿意拿公司的专利卖钱,别的公司不算,韩国的三星绝对会第一时间扑过来。
星海通信的经验,会让相关公司少走几年弯路。
除了要教导华为员工学习世界最顶级的通信设备制造技术,星海通信还要帮着华为找更便宜的零部件供应商。
不过在这一过程中,星海集团同样大赚。
首先是公司的晶圆厂和组装工厂,可以靠着代工业务赚一笔。
其次是芯片、液晶等零部件部门,也能加入到华为的采购体系再赚一笔。
眼下华为采购和代工的数量比较少,还看不出来太大的前景。
等过几年华为的销售额冲破百亿规模,到时候就会是非常大的项目。
完成草签合同后,接下来的事情,竹下雅人全权托付给小野健次跟进。
双方大的放向已经确定,估计再讨论个一两周时间,就可以在中国春节前完成最后的正式合约签约工作。
那个时候青年会提前去华为所在的特区签约,给华为提升一波知名度。
说起来,任正非愿意接受星海集团的投资,知名度方面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因素。
因为中国现在还较为贫穷,所以大学生在找工作方面有个较为通俗的潜规则。
欧美外企>日本外企>欧美合资>日本合资>韩国外企>韩国合资>港岛企业>湾湾企业……
华为答应星海通信的投资,在招聘市场的等级就可以从最末等提高到中上水平,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会提高一大截。
此外,华为的产品也会更加的好卖。
因为华为可以打个擦边球,暗示自己有星海集团背书。
还有就是,华为向国外卖设备的时候,也可以用这招避免初期没人愿意接受的尴尬。
要知道这年头很多外国人,对中国是一点也不了解。甚至有的人买本《末代皇帝》,就可以说自己是个中国通。
没错,九十年代乃至21世纪初期的时候,中国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就是如此离谱。
除了东亚、东南亚,绝大多数国家的民众对中国都一无所知。
日本则大不同,靠着几十年的开拓发展,已经在当今世界产生品牌影响力。
同样质量下的产品,尤其是电子类产品。通常是日本产的价格更高,